校园“110”特勤队学雷锋为师生服务纪实
校园“110”自2008年9月正式组建以来,努力践行“有警必接,有险必救,有难必帮,有求必应”的“四有”服务承诺,坚持为师生员工和来校人员提供安全和急难险救助服务,受到好评。
有困难找校园“110”已经成为师生员工的共识。居住在文理学部南三区一位退休教授家的阳台外面,有一个大马蜂窝,大热天家里的门窗都不敢打开,只好向校园“110”求助。笔者随同校园“110”特勤队队长刘晔和队员蒋瑞龙带着防护服一同来到老教授家。防护服密不透风,在30多度的高温下穿上防护服,带上防护面罩,站着不动,一分钟内人就有一种窒息的感觉。而刘晔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了近20分钟,才把马蜂窝彻底清除。脱下防护服,刘晔汗如雨淋,脸色苍白,几近虚脱。
为师生服务,在他们看来,那是一种责任和义务,而不是一种负担,再苦再累他们心甘情愿。住在医学部家属区的胡老师家里的电热水器进水管突然爆裂,而家中的控水阀已坏,阀门无法关闭,水不停地往家里流。校园“110”彭晋、付正超等人接到求助电话后急忙赶到胡老师家。为防止漏出来的水流到客厅和卧室,他们一方面不停地帮忙处理漏水,一方面帮助联系维修人员。当时正值寒假春节期间,又是夜晚,经过多方联系,才买到“五金”配件,找到修理人员。经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,终于解决了问题,这时,他们的羽绒服早已被水管里喷出来的水淋透了。
特勤队员外表“五大三粗”,但在师生员工面前,他们的内心始终有一种“柔情”,如春天里的阳光。对师生员工遇到的困难和难题,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帮助解决,即使在危险面前也毫不退缩。一天下午,校园“110”接到文理学部刘姓女士打来的电话:她发现对面6楼有一名2岁左右的男孩将身体探出窗外,随时有坠楼的危险。“110”特勤队值勤人员刘晔、施斌、涂拥军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,请回孩子家长拿来钥匙开门时,发现门已无法打开,原来孩子自己在开门时,将门锁拨到了反锁位置。在屋内打不开房门,孩子只好爬上窗户哭叫。刘晔等人敲开邻居家门,试着从阳台上攀爬过去,但因两边阳台跨度近3米,男孩家阳台上安装了塑钢窗户,靠近邻居一侧的窗户又被锁住,第一次尝试没有成功。此时,男孩的哭声越来越大,情绪逐渐激动起来。时间不等人,刘晔等人不顾个人危险,借助3根安全绳,先攀爬到男孩家阳台外沿,再沿着狭窄的阳台外沿转到阳台另一侧,打开窗户翻入屋内,将孩子抱出。孩子家长紧紧握住特勤队员的手,连声说:“谢谢,谢谢!”
据校园“110”特勤队队长刘晔介绍,他们每年除受理和处置盗窃、诈骗、火警、扰民、矛盾纠纷等警情外,还要受理和处置师生员工的各种求助达1000余次。不管是救人、排除水电气故障、帮助寻找走失的老人孩子等一些急事,还是帮学生打捞不慎掉入厕所马桶里的钥匙等小事,他们都有求必应。一次,一个女生的戒指不慎掉进下水道里,急得直哭,傍边的同学提醒她:“打校园110电话”。校园“110”特勤队员接到求助后立即赶到现场,为了避免用工具打捞搅起的水流把戒指冲走,他们就打开窨井盖,用手慢慢在污水里摸索。戒指找到了,女生破涕为笑。他们就是这样,从师生最紧迫、最急需的事情做起,为师生做小事、实事、好事。
校园“110”特勤队是一个光荣的集体,多次被保卫部评为 “安全保卫工作先进单位”,他们每年收到的锦旗、感谢信、表扬信都有20余份(件)。校园“110”自组建以来,始终把“快速准确、周到细致、热情主动、规范严格”作为执勤工作的标准,狠抓队伍管理,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、发挥党员先锋岗模范带头作用、加强岗位业务培训结合起来,穿成一线,有效地提高全员素质和业务水平。他们不仅有情系师生的服务意识,还有服务师生的过硬本领。2011年7月,在武汉市武昌区举行的民兵军事大比武中,由校园“110”特勤队等10名青年民兵组成的代表队,代表珞珈山街参加了此次比武活动,
取得了集体项目队列比赛第二名、个人项目投弹竞赛第二名、3公里长跑竞赛第四名、射击比赛第四名的优异成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