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记信箱
首页 - 党建工作 - 正文

【武汉大学“党员好故事”获奖作品】立足岗位,真情奉献,做敬老孝老的模范

来源:机关与直属单位党委    发布时间 : 2018-05-03      点击量:

——记离退休工作处孙和平

    离退休工作处孙和平即将退休,离休干部薛老知道了这个消息,有事无事都要拄着拐杖到孙和平的办公室里来坐坐,每次嘴巴里都念叨着:舍不得、舍不得你退休呀。这段日子,夕阳红团队的负责人张清到孙和平的办公室里跑的也更勤了,言语将表露出依依不舍。究竟是什么魔力让老同志们对孙和平表露出这么深的感情了,带着这个问题,笔者走进了孙和平去了解他。

孙和平,男,1958年2月出生,中共党员,学校离退休工作处一区办公室主任,六级职员。1975年7月至1978年1月赴湖北钟祥下乡知青,1978年2月至1982年11月参军,1982年12月转业到原武汉水电学院院办工作,自1984年11开始在老干处从事离退休教职工服务和管理工作至今已经33年,期间曾先后被评为武汉大学优秀共产党员、武汉大学机关党委优秀服务标兵。

他说,离退休工作很平凡,成天与老同志打交道,吃喝拉撒,衣食住行,家长里短都要触及,是有些人眼中“没有发展前途”的岗位,离退休工作又很重要,政策落实,健康医疗,老有所为,老有所乐,都要靠离退休工作岗位来执行。离退休工作,肩负着学校的重托,肩负着武汉大学七千名离退休老同志的希望。33年来,孙和平就是怀着这样的理念,牢记学校的重托,坚守平凡的工作岗位,真情奉献,努力为老同志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,成为了敬老和孝老事业的模范。

一、立足工作岗位,践行“四讲四有”合格党员标准

孙和平所负责的一校区离退休教职工有3400多人,其中离休干部近百人,有老红军、老干部、老教授、老工人。为了让老同志实现“老有所养,老有所医,老有所教,老有所学,老有所为,老有所乐”,让学校放心,让老同志满意,在处领导的直接领导下,围绕六个“老有”的工作目标,突出抓了四项工作:

一是抓工作计划,做到工作井井有条。离退休工作一年忙到头,基本上天天有事,大事、小事、杂事、难事缠身,老同志还有各种各样的家事也来找着帮助解决。为了做到大事有准备、小事不遗漏、难事不逃避,作为主任,孙和平总是将处里统一安排的工作与办公室的常规工作结合起来,逐一细化、排队,周密安排,逐项落实到人。把每项工作、每个环节、每个方面考虑周全,做到心中有数。

二是抓定岗定责,做到工作不缺位。人们常说“老小,老小”,意思是说“老的比小的更难招呼”。为了不让老同志跑冤枉路、受冤枉气,孙和平根据一校区离退休教职工规模和服务对象的差异性,将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分为离休干部和退休人员二条线,分别由专人负责管理服务。同时,他又根据服务内容,将常规工作分为通报情况、活动室管理、会议安排、活动组织、信息统计、福利发放、报刊分发、文件传阅、后勤保障及其他工作,明确每个人的岗位责任,做到人人分工明确、件件工作落实到人。

三是抓活动场所管理,做到环境优雅。老同志活动中心是广大老同志娱乐的场所,也是老年大学的教学场所。每天来活动的人很多,有下棋的、打球的、打麻将的、唱歌的、跳舞的、画画的、学电脑的,也有没事来玩的。老同志聚在一起人多了,秩序不好维护,有时还发生争吵。为了使活动中心保持宁静、整洁、有序的环境,他将处里制订的活动室管理制度制成展板,挂在墙上,以便老同志自觉遵守。同时,要求工作人员定时巡查,自己也经常检查。通过制度管人的举措,活动室的环境大为改善。

四抓服务态度,做到温馨服务。做离退休工作,关键要把握好二点,第一点是服务态度要好,在与老同志接触中,特别要注意说话声音的大小、语气的轻重和脸部表情。这些有时很难把握,声音小了他们听不见,声音大了他们以为是吼他们。第二点是要能受冤枉气。老同志年纪大了,往往脾气也大,稍有不满就发脾气。为了树立办公室的良好形象,他要求工作人员,严格遵守处里制定的“工作守则”和“服务理念”,使用“文明用语”、履行“服务承诺”。通过不断的努力,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得到大多数老同志的认可,处领导也给予了肯定。

二、牢记党的宗旨,为老同志办实事、做好事、解难事

从事离退休工作需要奉献精神。日常服务工作有“三多”:一是上老同志家中慰问多、二是跑医院看望病人多、三是到殡仪馆多。由于“三多”的工作特点,造成工作时间没有规律,经常加班加点,寒暑假、节日和双休日不能正常休息。每天上班,他总是来的早,目的是赶在老同志前头;下班走的晚,目的是等到老同志后头。

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,尽心尽力为老同志办实事、做好事、解难事。

首先,就拿办理丧事来说吧。每年,他要参与办理丧事40-50起,丧事是没有时间规律的。老同志去世后,首先要到家中吊唁,慰问家属和子女,告知办理的程序和丧葬有关政策规定,有时还要配合布置灵堂、火化遗体。无论是上班或者是休息时间,参加遗体告别仪式往往都要起的早。特别是在国庆、春节这样喜庆的日子,必须同家属和子女一样,怀着沉痛的心情送别故人。

每当这时,虽然个人心情难受一点,但他总是认为,生命的意义不在乎活的长短,而在于活的有价值。在我们活着的时候,就要有奉献精神,要多做有益于国家、有益于民族、有益于集体、有益于他人的事情。否则,生命再长,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。

其次,说说为老同志做好事。当前,学校离退休工作很突出的问题是孤寡老人、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。据调查,一校区孤寡老人、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家庭约占10%左右,他们有的子女在国外,有的在外地,生活中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,特别是一些多病、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关心和帮助。2007年,学校实施“助老帮困”爱心工程。2017年,学校启动“80岁以上高龄老人入户调查工作”。在此基础上,他在一校区确定了20多名重点帮扶对象,安排工作人员与他们结“对子”,将服务内容、服务项目、联系方式制成“爱心卡”,送到老同志手中。他本人帮扶3位老人,分别是一附小退休教师、孤寡老人吴兆芳,计算机学院离休干部、孤寡老人董寄明和化学学院退休教授、空巢老人屈松生。他经常联系、上门看望他们,陪同他们看病就医、帮助介绍家政、联系房屋维修和家电维修。有时他们看病,他就用私家车送到医院或联系医生出诊。吴兆芳老人为表感谢,还特意送来了一面锦旗。

孙和平同志与夕阳红爱心服务团队队员在一起

第三,热心为老同志解决难事。需要帮助的老同志,只要能办到,他都尽力提供帮助。2003年图书馆离休干部倪慧慈家的管道煤气泄漏,首先给他打电话,他立马前往,不顾个人安危排除了险情。2009年6月,离休干部王熙纯家的豆浆机坏了,老伴和子女住在深圳,而他生活又少不了,他马上安排同事冒雨将豆浆机拿到徐东平价去维修。2017年4月的一天,他在去食堂吃中餐的路上,遇到一位老人突然歪倒在地上,他马上请路人协同他提供帮助,并迅速跑回处里拿来轮椅将老人在确认无其他状况的情况下抬回到4楼的家中,并联系上老人的子女妥善安置。

三、强化自身素质,提高工作能力

离退休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,涉及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,既有政治思想教育、党的建设等有关理论,又有工资、福利、医疗、住房等有关政策,还有发挥老同志的作用、关心下一代成长、老年教育等有关方针政策,以及老年权益、老年婚姻等法律。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,熟悉各方面政策和法律法规,才能不断提高做好离退休工作的本领。

一直以来,他始终注重政治理论学习,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,并自觉地做老同志的思想政治工作,协助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开展活动,如为机关离休干部党支部配备了联系人,帮助离休党支部开展活动。

另一方面,他一直比较注重业务知识学习。坚持不断地学习党和国家有关离退休工作的方针政策,学习有关涉及老年人的法律知识。

近年来,他结合工作实际,先后撰写6篇论文,分别在《武汉大学学报》和省高校老干部工作研究会主办的《老干部工作研究》等刊物上发表。

作为一名做离退休工作的干部,他拥有一颗尊老、敬老、爱老之心。心为老同志所系、情为老同志所倾、责为老同志所守、利为老同志所谋。热情、周到、细致,大度、忍让、克制。真正做到了老同志的事无小事,将小事当作大事办;烦事不怕多,多了不怕烦;难事不怕有,有了不怕难,让老同志生活安心,遇事放心。

(离退休工作处党支部)

【故事点评】

孙和平同志数十年来兢兢业业、勤勤恳恳,爱岗敬业,全心全意关心、爱护离退休教职工,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,他既是离退休干部战线普通工作者的一个生动缩影,也是机关一线普通党员的优秀代表,传承了中华民族敬老孝老爱老的传统美德,体现了党中央对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厚重嘱托,实践着学校对离退休教职工的高度重视,受到了广大离退休教职工的承认与好评。这种带着真心真情,立足岗位干实事,从小事做起,从实事做起,把小事做好,把实事做精的工作态度,值得每一个人学习。

(机关与直属单位党委书记梁涛)

上一条:【武汉大学“党员好故事”获奖作品】勤以修身,业务精进,一心一意提升就业专业化服务

下一条:【武汉大学“支部好案例”获奖作品】扶贫捐赠主题党日活动

热点关注

最新动态